首页 > 空运动态 > 上海要筹划打造“海空”双枢纽
上海,节奏快,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国际大都市。百余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商业的中心、财富的汇聚地,是中国仅次于香港的闻名遐迩“购物乐园”,更是和世界联系最紧密的纽带。
飞啊网消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的“海空”双枢纽模式。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顾佳丹表示,传统的航运中心带有船舶为运输载体的江河湖海水运的标准,随着飞机的出现,航空运输以及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远程运输的主力军,空运已经成为现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水运与空运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4月20日,上海市人大听取关于《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条例(草案)》修改稿。在修改稿中,对于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增加了推进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内容。作为“四个中心”之一,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也被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化宾在介绍《条例(草案)》修改的说明时表示,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加快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需要上海市在空港建设、航线网络、通用航空、航空产业等方面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在航运枢纽港建设中, 航运公司的作用不可忽视。《条例(草案)》就提出,支持主运营基地在上海的航空公司构建以上海为核心、立足全国、辐射全球的枢纽航线网络;不过,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此前也表示,上海的航空枢纽建设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空域资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民航空域使用权占比不足三成,空域资源十分紧张;另外,低空空域并未完全开放;通用航空与民航资源调配难度大,公务机与定期航班的时刻使用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条例(草案)》也提出,上海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优化调整上海的空域结构,提升枢纽空域容量,合理分配航权和新增航班时刻资源,提升航线网络的通达性、衔接性和枢纽航班密度。顾佳丹则认为,由于航运资源更加紧缺,建议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的大事上,要适度突破平均主义的观念,在资源分配上要优先并合理地向承担枢纽建设任务的主要基地、航空企业倾斜。
2015年,上海空港航班起降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三大指标首次全部实现全国第一,国际(地区)航线客货吞吐量持续位居大陆机场之首。2016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启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航空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高水平航空城。
--------------------------
为方面查询特价航线、hs编码等空运信息,可关注飞啊网的微信公众号(feiawang),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