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空运服务查询,航线全,价格准的平台。
我要查价
Query price
一代入驻
一代入驻
Agent Onboarding
我要入驻
询盘大厅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型程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我国的物流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


总的来看,新中国的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 物流发展的萌芽阶段(1949—1965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计划经济处于“卖方市场”,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大城市;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商品的仓储、运输主要由商业批发、商业储运企业来完成,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为数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各类专业的批发公司承担了当时80%左右的储运业务;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水路、航空等,都处在恢复和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2. 物流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66—1977年)

“文革”时期,国家在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破坏,物流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流通渠道单一。从整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连原有的一些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物流理论和实践却在大力发展。


3. 物流的较快发展时期(1978—1990年)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使流通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产 自售、零售自采”模式的快速发展,使批发企业的作用下降,从而使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以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同时,相关部门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等,形成了区域型储运及直达运输的格局,并开始建立自动化仓 库,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组织物流配送中心进行试点,以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另 外,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运输业为例,截至1991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的总长度增长较大,其中有1/4以上在该阶段建成,公路建设尤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多达4 000公里,新建的高速公路的数量超过了前30年建设总和的三倍。


4. 物流的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下的“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零售企业、连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国家为加速发展物流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八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把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发展重点,在此期间,在动工兴建的10项特大工程中,物流业就占了5项。在“九五”规划时期,我国货运总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融入了世界行列,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也加快了我国物流系统的建设向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速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自各个物流机械厂的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一批“三资”储运物流企业产生,一些生产商、零售商退出物流领域,转向市场寻求合格的物流代理商。随着改革的深入,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基本形成,即以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而且,在中国内陆腹地,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物流结点。在“十一五”期间,社会化配送企业的比重达70%以上,培养了若干条贯通全国、便于开展国际物流配送的联运干线,构建了全国性商品配送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