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介绍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4个D来概括,即距离(distance)、单证(documentation)、文化差异(diversity in culture)和顾客需求(demands of customers),也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内,物流活动的距离更长、单证更复杂、在产品和服务上顾客需求变幻莫测,并要满足各种文化差异。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全球物流呈现出如下的变化新趋势。
国际物流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趋于规范化
服务全球化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物流业得到高速发展。企业将核心竞争力投向新产品研发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服务方面,而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将全世界演变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国际物流业务量大增,全球物流应运而生。随着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以及合同导向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
第三方物流迅速崛起,并占主导地位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中间商提供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因为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服务客户。近十年来,第三方物流飞速发展,日本及美国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60%。目前国外物流业已经发展成熟,第三方物流业在市场中已经定位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和促进、专业化与多功能化相结合、高效和谐的有机整体。
实行科学物流管理,逆向物流快速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完成下列实物流中的部分或全部:
(1) 将原料从初始源地发运到客户。
(2) 半制成品从制造厂或供应商仓库运出。
(3) 机器或机具从一个制造厂运往另一个制造厂。
(4) 制成品在工厂、公司自有仓库、客户仓库或物流服务公司仓库之间运移。
(5) 易耗品和备件从仓库运往修理厂或客户的产品所在地。
(6) 销售的支持设备,如展台、广告牌和资源等从公司运往代理商。
(7) 客户需要修理的物品或部件从客户处运送到修理厂(逆向物流)。
(8) 将空包装从货物送达点往回运到装货点(逆向物流)。
(9) 将已售出的产品或部件从货物送达点往回运到仓储或制造的初始地点(逆向物流)。
(10) 将已使用过的产品再循环、再使用或废弃(逆向物流)。
早先,物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从公司流向市场的物流上,而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对资源保护的日益关注导致对从市场返回公司的逆向物流进行管理的需要,着重在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再使用、再包装、修理或废弃。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全球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技术的更新实质上也是一种内在的经济活动。因此,市场的经济活动与科技的开发活动不断相互作用必然会引发技术的创新。全球化的物流系统需要众多的企业及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广泛合作才能建立,而这种合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全球化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普及程度往往就能反映出该国(或地区)的物流竞争力。智能化运输系统(一种安全、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的且集聚了许多高新技术及众多功能的运输系统)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程度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物流竞争力。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当物流的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后,新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服务于先进的物流系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信息技术的威力是奇妙无穷的,它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战略性调整物流运行系统的有效手段,而且,未来的物流硬件设施的规划与实施建设均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先进的物流网络,如同一个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已扩张为全球化那样,物流网络也日趋全球化。然而,物流硬件设施、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及其先进的全球物流网络系统的综合发展必须考虑众多社会性因素。跨地区、跨国家的物流必将面临许多挑战,如怎样处理各国不同的法规、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因此,在发展全球物流网络中还应充分重视国与国之间的差异。1995年,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世界电信会议上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GII)的概念,说明美国也已经开始着手制定鼓励和推动这方面合作的政策。GII的概念将会为物流全球化提供完善的信息交流的条件,必将会促进国际物流全球化的进程。
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 Code(条形码)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全球物流网络更加科学,并由此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形式多样,规模不断扩张,集约化程度提高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物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综合物流中心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集约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物流设施,如将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栈集约在一起等形式。
(2) 专业物流中心是集约经营的一种业态。物流中心有时也称为“配送中心”,例如中国台湾环玮物流公司先后在台北、台中、高雄、林口成立了四个物流中心,为客户提供全省性、全通路和及时性的物流服务。
(3) 物流园区,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在城乡接合部、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开辟专用场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物流园区是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提供一定品类、一定规模、较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概念,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一样,是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上一篇:《海关法》介绍
下一篇: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